郭沫若首肯吴晗挖掘定陵,却酿成考古悲剧,出土三千文物损毁两千
挖掘十三陵的契机
1955年10月9日,北京十三陵,三四十人从祾恩殿缓步走出来,三五成群到长陵东侧的草地休息。
这可并非是普通游客,而是余心清(时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邀请来的领导,其中有邓小平、李富春、郭沫若、吴晗(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等等。
余心清:“到午饭时间了,现在就请诸位领导午餐吧。眼下柿子黄了,枫叶红了,景色正好,有兴致的同志还能题红叶诗。”
于是,按照安排好的位置,开始了午餐。吴晗那一桌,正巧坐着评剧演员新凤霞,新凤霞嗓子好,人也长得漂亮,她的表演一向很受欢迎。
酒过三巡,吴晗身边一位同志站起身提议:“领导那边有领导的话题,我们不好去打扰,趁着这个机会,不如请表演艺术家来一段评剧清唱,热闹热闹。”
吴晗点头表示赞同,众人不约而同看向新凤霞。新凤霞也不怯场,立即笑笑起身说:“我哪是什么表演艺术家,我就是一普通文艺兵。”
吴晗哈哈一笑,说:“好好好,一普通文艺兵,那请文艺兵给代表唱一曲,大家欢迎。”
立即响起掌声,新凤霞红着脸问:“大家说说,想听我唱什么?”
吴晗、周恩来等人合影
“捡拿手的唱......”
“唱《刘巧儿》......”
《刘巧儿》是新凤霞的代表表演,知名度高,受欢迎,纷纷很多人赞同。
新凤霞:“看来大家都是巧儿迷,好,那就唱一段这个。”
新凤霞虽然没有穿戏服,但整肃神情,眼神、神态很快入戏,一开口就吸引住所有人:
“巧儿我自幼......”
咿咿呀呀一段唱词,加上新凤霞一些简单肢体语言,唱完周边顿时安静下来,很快就是一阵掌声。掌声过去,吴晗说:“怎么改了词?”
吴晗
新凤霞掩口一笑,说:“算是我的即兴创作吧。《刘巧儿》提倡婚姻自由,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我们刚参观了长陵,反对封建主义,自然是反对墓葬的,况且皇帝还要殉葬,咱们请吴教授讲讲明朝的历史吧,这大家才算不虚此行啊!”
吴晗从草地上站起来,谦逊地说:“有各位领导和郭老在,这点水平可不够看,还是请领导过来讲吧。”
但众人只管拍手,吴晗只好说:“大家这么热情,那大家说说,想听哪一段的历史?”
新凤霞笑眯眯地说:“要么就从朱元璋讲到李自成吧。教授坐下给大家慢慢讲。”
新凤霞
吴晗坐下,侃侃而谈。众人都安静下来,听着吴晗讲故事,时间过得飞快。讲着讲着,吴晗注意到一边余心清开始和几个人一起收拾野餐的用具,大概是准备要回城里去了。
吴晗止住话头,走到邓小平、李富春、郭沫若那边,开口说:“两位领导、郭老。咱们见到的十三陵全是地面建筑,地面建筑就这样宏伟,地下奇珍异宝肯定更多,可以挖掘出来,搞个地下博物馆。”
吴晗对此挖掘十三陵早有想法,但苦于一直没机会。趁此机会,他将憋在心中许久的想法一股脑说了出来。
郭沫若
邓小平、李富春、郭沫若互相对视一眼,谁都没有开口接话。吴晗继续说:“帝王陵墓,埋在地下不见天日,挖掘出来供人参观,有利于当代了解历史和认识历史,意义更大。”
邓小平、李富春面上都带笑,明显对此不反对,郭沫若想了想开口:“的确是个好主意。你可以给总理写个报告,看看能否批准。”
吴晗内心激动极了,邓小平、李富春已经同意了,总理那边开会讨论,郭沫若首肯吴晗挖掘定陵,却酿成考古悲剧,出土三千文物损毁两千很大概率是会批准的。吴晗写报告,改变计划挖局定陵
1955年10月12日23时,吴晗在月光下回家。吴晗夫人袁震关心地问:“最近今天总晚回来,也不知道来个电话告诉我!吃饭没有?我去给你热上清蒸鱼?”
吴晗和袁震
吴晗:“别热鱼了,热一碗粥就行,再加几块油酥小点心,吃鱼还得吐刺,麻烦......”
袁震热了饭,吴晗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饭,才悠悠点了一支烟休息。袁震要收拾碗筷,吴晗忙阻止:“洗碗刷锅是我的职责,我抽完烟就去。”
洗碗间隙,吴晗和夫人聊起准备挖掘长陵的事。袁震:“好好好,有了进度就好。现在很晚了,你今天早点睡,别再点灯熬夜了好不好?”
吴晗忙活完,端起茶喝了一大口,说:“给郭老(郭沫若)的报告稿我要今晚赶出来,明天送到郭老府上。”
吴晗一家
说完就进了书房,忙活去了。袁震无奈摇头,自己先去睡了。第二日,郭沫若接到稿子后,稍作修改,签字返回给吴晗。
10月15日,吴晗就按照组织程序,将报告上书给国务院文教办公室。
报告交上去之后,吴晗坐卧不宁好几天,焦急地等待消息,可迟迟没有消息。
北京已经进入冬天,一天傍晚,袁震刚将做好的汤面端上桌,吴晗就回来了。一进门,吴晗就说:“周总理的批示下来了,内容是:原则同意,责成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协同科学院、文化部指定专人议定开发计划送批......”
吴晗和夫人吃了饭,又聊了好一会儿,聊起考古挖掘方面的事。袁震说:“考古挖掘还是要仰仗这方面的专家夏鼐。”
吴晗越想越觉得夫人说得很有道理,实在在家坐不住,火急火燎又出门去找夏鼐了。
夏鼐当然也知道吴晗的谋划,见面就笑话他太过心急。夏鼐建议吴晗先不要动长陵,先挑一个规模小的陵墓试试水。
北京十三陵中,长陵是规模最大的,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夏鼐认为挖掘皇陵没有什么经验,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就选长陵不合适,容易出错,考古要讲究科学性。
夏鼐
这天时间太晚,两人聊了一会儿就各自散去,并没有确定应该先考古挖掘哪一个皇帝陵。
11月22日,吴晗召开了挖掘长陵的第一次会议,夏鼐因为痔疮一连几天到医院急诊,没能参加会议。结果,会议决定先试挖掘永陵(嘉靖皇帝的陵墓)。
夏鼐的秘书李遇春将消息带给夏鼐,夏鼐一听就炸了,大骂:“不是说挑一个最小的或者较小的皇陵先尝试吗?最小的是思陵,怎么能找永陵呢?这和直接挖掘长陵有什么区别?挖掘工作如果技术不到位,那就是破坏工作!文物不可再造,一旦受损,绝难补救。吴晗自己是明史专家,这个道理都不懂吗?!......”
夏鼐气得说了一车轱辘话,越说越气。幸好挖掘皇陵的事情兹事体大,前期的准备工作,勘测工作都需要时间。
1956年3月,经过多次商议,最终才确定了先试挖掘定陵(万历皇帝)。
然而,挖掘定陵的教训是惨痛的,由于缺乏经验,而且科技水平也不够,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定陵内陪葬了大量的古籍、丝织品、锦缎衣物,墓门打开后,空气涌入,这些文物短时间内大量氧化腐烂。再加上后期保存不当,又损毁了一大批文物。
根据当时的统计,出土三千多件文物,最终损毁近两千件,其中包括万历皇帝的龙袍。定陵的挖掘,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事情发生后,夏鼐立即意识到,这种毁灭性的考古挖掘不可取,并上书要求停止挖掘明陵。
1959年10月,国务院同意了停止挖掘,并规定往后一百年内,不允许主再主动挖掘任何皇帝陵墓。定陵就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被挖掘的陵,而且成为近代考古界的惨痛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