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估来了!芯片通信强势行情能否延续?

最近,以芯片、半导体材料及设备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行业表现较好。受到哪些催化?行情继续轮动,还是能够延续为市场的主线呢?本文我们来分析。

英伟达Blackwell芯片已投产

6月2日,英伟达发布重磅消息: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宣布,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现已开始投产。此外,在2024年中国台北国际电脑展上的主题演讲中,黄仁勋预告称,英伟达将在2025年推出BlackwellUltraAI芯片,并将其下一代AI平台命名为Rubin,该平台将采用HBM4内存。

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

HBM全称为HighBandwidthMemory,直接翻译即是高带宽内存,是一款新型的CPU/GPU内存芯片。其实就是将很多个DDR芯片堆叠在一起后和GPU封装在一起,实现大容量、高位宽的DDR组合阵列。

打个比喻,传统的DDR就是采用的"平房设计"方式,HBM则是"楼房设计"方式,从而可实现了更高的性能和带宽。

存储芯片涨价已成趋势,芯片景气度持续上行

受AI热度持续旺盛影响,主流存储芯片厂商纷纷开启了涨价模式。此前,三星和SK海力士等厂商已经上调了DRAM或NANDFlash芯片的价格。市场分析机构最新预估也显示,第二季度DRAM合约价格的季度涨幅将上修至13%至18%;NANDFlash合约价格的季度涨幅则上修至15%至20%。

那么这两件事,对于A股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英伟达宣布Blackwell投产,一方面是表明AI算力芯片产能供给问题或许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这也会带动AI算力产业链其他环节平稳投产出货,比如5G通信里面的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

另一方面是AI芯片现在作为一个重要的增量市场,能有力地去带动芯片去库存的问题。

过去几年,库存问题一直是压制芯片板块上行的主要因素,在当前去库存尾声 需求回暖的情况下,库存问题是在边际改善的,市场也赋予了行业困境反转的期望。一个更有力的说明去库存效果明显的,就是刚才说到存储芯片的价格,当前主流存储芯片厂商已经开启了涨价模式。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已多次收到上游存储芯片厂提高合约价的通知。机构认为,存储芯片价格上涨趋势明确,存储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把握行业周期反转机会。未来随着存储价格持续涨价带来的营业利润率改善,存储龙头厂商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行业存在较大的反弹空间。

说完了产业自身的催化,那么对于肩负着国产替代使命的国内芯片产业链而言,最为重磅的还是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下同)三期于5月24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3440亿元人民币,此前大基金二期成立于2019年10月,注册资本2041.5亿元,大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年9月,注册资本987.2亿元,本次大基金三期的注册资本超过前两期之和,规模超预期,彰显了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大基金的成立有助于本土半导体产业加速发展,国产替代比例较低的领域(如先进制程产业链、存储产业链等)有望获得大基金的支持,相关领域公司或迎来加速发展的机遇。

除此之外,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大基金对于市场的提振也是比较直观的,复盘历史,过去两期大基金成立后,在接下来的半年到1年时间里,半导体都有比较正面的行情。如图所示,国证芯片指数,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信息技术指数都受到了催化。

最近,“科特估”这个概念火起来了。我们知道,2022年年末,2023年年初,大市值央国企为代表的中字头开启了一波轰轰烈烈的拔估值行情,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有些中特估指数涨幅接近40%。

去年,以中字头为核心的央国企在市场反弹修复的过程中拔了一波估值,史称“中特估”行情:

2022年11月证监会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第1轮中特估行情开启;

2023年2月28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专题会,3月16日证监会表示加速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助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第2轮中特估行情开启。

在这轮行情中,且不说一些中字头小票,某些大市值中字头股在这一波中特估行情中就涨了超50%。回过头看,中特估在2023年上半年的这一轮市场修复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比AI更早。

那什么是“科特估”呢?

早在今年3月,方正证券策略团队发布了标题为《科特估:新质生产力,突围》的报告,报告指出,“科特估”聚焦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包括了优势制造、中国自造和先进智造。主要涉及这样几个方面:

(1)中国领先的“优势制造”(如新能源车和通信等),已经完全实现自主可控,但现在面临产能过剩,亟待“出海”突围!【对应到的是新能源车指数,5G通信指数】

(2)自主可控的“中国自造”(如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属于潜在被欧美“卡脖子”的基础工业,存在现成的技术路径,亟需“新型举国体制”财政补贴实现“硬科技”自主可控。【对应到的是芯片指数,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信息技术指数】

(3)前沿科技的“先进智造”(如AI和生物技术等),没有现成的技术路径,需要改善营商环境,优化上市制度,鼓励企业家精神,给企业更多的试错机会。

那么对照中特估,科特估,也就是科技股拔估值的逻辑是什么呢?

首先呢,是政策端的重视。高端制造、硬科技都属于是新质生产力的范畴,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列为今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芯片、AI算力、5G等相关扶持政策也在持续推进中;

此外,科技股目前估值处于相对历史上的低位。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可以观察到:

2020年之前中国半导体的估值长期高于美国,但2020年美国对华科技封锁以来,即便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盈利能力持续优于美国,但其估值水平相对美股则明显恶化。也就是说,外部环境的不友好,导致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估值普遍偏低,中国科技制造业包括高端自造和先进智造在内亟待估值修复。交易层面上看,芯片为代表的很多信息技术行业的科技股经历两三年的持续下跌,也跌出了空间,现在芯片的PB-十年百分位也是个位数,处于历史较低的位置。并且产业绝大多数分支景气度已经触底反转,加上后续存储大厂的扩产周期,产业基本面预期是持续向好的。

跟“科特估”相关度比较高的指数有:5G通信、芯片、半导体材料、信息技术等,这几个指数其实都是偏向于硬科技方向的,但是侧重的细分方向不同。比如芯片、半导体材料是比较聚焦在芯片产业链上的,5G通信则更加偏向通信。

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包含50个5G产业链上个股,扮演者数字经济、数字基建的角色,指数中光模块、光通信、AI算力、6G概念股权重占比超50%,并覆盖了服务器、PCB、消费电子、存储芯片、工业互联网等多个细分算力方向的龙头标的,风格偏向中大盘成长。。资料显示,截至4月30日,其所跟踪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际旭创、立讯精密、工业富联、中兴通讯、新易盛、兆易创新、紫光股份、沪电股份、天孚通信、三安光电,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89%。

国证芯片指数,30只成分股集合A股芯片产业中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龙头企业,其中包括中芯国际、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兆易创新、长电科技、寒武纪等,个股不做推荐。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40个成分股,更加聚焦芯片产业链的上游,也就是设备、材料环节,国产替代的逻辑更强,指数中半导体设备(47.92%)、半导体材料(20.99%)占比靠前,合计权重近70%。前十大成分股覆盖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的各个环节,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沪硅产业、TCL科技、雅克科技均在其中。

信息技术,也就是全指信息指数,这个指数大而全,为投资者提供均衡布局信息技术行业的投资工具,行业分布方面,指数聚焦半导体、消费电子、软件开发、光学光电子、计算机设备等。截至4月30日,该ETF科技龙头概念暴露度高达92%,此外,在5G应用、消费电子、核心资产、信创产业、数字经济、华为平台、自主可控等概念上的暴露度也均超过了40%。

5月以来横盘震荡,如何看待半导体、通信等科特估方向后续的表现机会?

3月下旬以来,市场震荡调整,主要还是交易面信心的问题,一方面市场量能不足,两市成交金额在8000万元上下波动,存量资金场内博弈的情形演绎的比较极致,所以我们也看到周期、成长的跷跷板效应较强;另外一方面,市场信心仍有不足,市场高开后常常低走,涨一点就止盈,导致行情难以持续。

不过,我们仍然报以相对乐观的态度。

一方面,前期以芯片、通信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持续调整,估值也处于相对历史低位,相比今年1、2月市场的历史性冰点,当前快速杀跌的可能性不大;除此之外市场主线也在逐步明晰,可以看到,近期以“双创”为代表的科技龙头股及细分赛道龙头股近日一直涨幅居前,无论是指数走势,还是量能的释放,基本上成为增量资金的“集结地”,如果未来结构行情主线更加明晰,那么热点就有可能会持续,带动市场赚钱效应恢复。

另一方面,还是要重复此前的逻辑,就是在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最先释放业绩的,往往是上游提供生产资料的环节,过去的淘金热,不管能不能淘到金子,铲子、水这些是淘金人所必需的设备,相应的,卖铲子、卖水的人就是旱涝保收;放在过去的新能源、创新药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管下游的光伏装机怎么样,新能源车卖的好不好、价格多卷,创新药能不能成功上市放量,上游的硅料、锂矿、CXO都是先赚钱、先受益的。放在AI产业链上,也是成立的,算力就是基础设施,是不可或缺的,不管下游大模型能不能跑的出来,AI应用最后的商业化水平怎样,能不能赚钱,最开始的算力基础设施和投入都是确定的,业绩能见度也是最高的。

目前来看,AI中下游大模型训练依旧如火如荼,像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海内外互联网云厂商巨头都调高了AI的资本开支,这也表明,在生成式AI的投资热潮下,大模型已然成为海内外大厂未来的战略制高点,各云厂商一季报显示AI在推动收入增长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且均表现出持续加码AI资本开支的态势,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有望持续提速。这也就意味着AI算力产业链实打实的需求度在提升,业绩是具有较强能见度的,是能够落地的,相应地,在当前阶段,投资景气度也会更高。

具体到产业链上,光模块、服务器等核心硬件基础设施环节率先受益。据市场分析机构预测,光模块的全球市场规模在2022-2027年或将以CAGR11%保持增长,2027年有望突破200亿美元。光大证券表示,以微软、谷歌为代表的大型云计算公司持续大力投入AI数据中心的建设,训练和推理用GPU及其互联网络的需求高速增长,800G和1.6T光模块作为AI数据中心光互联的核心部件直接受益。

过去十年,国产光模块飞速发展,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目前属于国内算力产业链上为数不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势环节,具备直接打入北美AI产业链的能力。

截至2022年,有7家国内企业入围全球top10光模块厂商,中际旭创与Coherent并列第一,第三至第七名分别为华为、光迅科技、海信、新易盛、华工科技。(不作为个股推荐)

以上数据来源:wind,方正证券,国信证券,华夏基金

风险提示:以上仅作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提及个股不作为推荐,不作为投资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基金风险等级为R4,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基金可能出现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等风险。此外,ETF产品特定风险还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等。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法律文件,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指数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科特估来了!芯片通信强势行情能否延续?亦不代表相关产品业绩。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无敌椰子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