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模三年增长超两倍,算力节点中卫下一局押注算网
据宁夏工信厅消息显示,落户宁夏中卫市的中国首个算力和互联网交换“双中心”建设进入全面提速阶段。目前,“双中心”建成和在建数据中心27个,标准机架数量已从2022年初的3.1万架增长到目前的9.62万架,比2021年增长2.1倍,产业规模三年增长超两倍,算力节点中卫下一局押注算网尤其是在智算项目方面,需求旺盛。
中卫作为“东数西算”节点城市,虽然发展起步并不算早,但从当下中卫市数据中心产业规模上看,已经要追上早早起步的贵阳,在八大节点、十个集群中名列前茅,中卫是缘何实现后来居上?
溯源
中卫市的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应当从2013年说起,彼时,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全国选址建设数据中心,因为便宜的电价、地租,以及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等因素,最终选择在中卫市建设数据中心这也拉开了中卫市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序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后的10余年间,中卫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全球云计算龙头企业亚马逊在中卫开工建设全球第10个数据中心;2017年,由西云数据公司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宁夏区域正式上线运营,为各大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不间断云服务;2021年,宁夏(中卫)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重点承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任务,成为全国服务器装机能力最强城市之一,吸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美团等200多家云计算及配套企业落户。
而2022年2月,当“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后,中卫市数据中心产业已然成为了这座戈壁城市GDP增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卫市数据局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卫数据中心集群新增标准机架1.7万架,累计标准机架达8.4万架,新增GPU算力卡1.58万张;电信业务总量7.9亿元,同比增长25.2%,拥有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16个,上架率超过77%,为国内400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算力服务。
不止于“老天爷赏饭吃”
是什么原因让这座常住人口仅为108.06万人的城市,近年来在数据中心产业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面对这个问题,中卫市数据局副局长马振钧告诉钛媒体APP,中卫市发展数据中心产业之快,得益于五大优势。
首先是区位优势,中卫市地处中国大陆版图中心,中卫市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数据市场中心距离都适中,与全国各大城市的距离都在2000千米以内。这种地理位置不仅有利于数据传输的时效性,还便于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其次是气候优势,中卫全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相对湿度优良,对于使用风冷技术的数据中心,相较于东部、南部地区,能有效降低PUE,一方面更有利于数据中心实现碳中和,同时也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除了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全年空调开机时间不超过3个月以外,还能避免掉数据中心加湿、除湿的成本,达到更大的经济效益。”马振钧指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也曾公开表示,中卫适宜发展全自然风冷产业,是光纤网络的最佳选择地。
第三是地质结构。根据地质结构来看,中卫并不处于地震带上,全年发生地震的概率几乎为“0”,“亚马逊云科技在全国超过80多个地区考察过后,综合考量后,才在选择在中卫建设数据中心,就是因为这里的地质结构足够稳定,让数据中心安全系数提高。”马振钧如是说。
在马振钧看来,前三点属于“老天爷赏饭吃”,而中卫之所以成为发展数据中心产业的沃土更多的是源自后两点——能源优势和集群优势。
在能源方面,中卫是“西电东送”的重要传输通道,而其自身也本就是一个新能源的供应点,如果来到中卫数据中心产业园,就可以看见在一座座数据中心的“后身”,布满了光伏发电的设备。根据中卫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中卫市能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来看,预计到2025年,中卫市光伏装机规模将超过1850万千瓦。充沛的新能源电力让数据中心即能“保生产”,又能有序推进“碳中和”。
除此之外,中卫还拥有完善的电网供应,作为数据中心建设运营的坚实保障,“未来,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占比会有很大的优势,光有新能源也不能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辅以很强壮的电网。”马振钧告诉钛媒体APP。
在集群方面,中卫市是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后,首批获批的10大集群之一,地处中卫集群中的西部云基地,早于“东数西算”提出就开始发展,在“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之时,就已经初具规模,在“东数西算”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又得以进一步提速发展。
在此基础上,中卫市还先后出台了《大数据三十二条》《人工智能十八条》等政策,“在助力企业落地中卫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实现产业的推进,另一方面,通过政策的引导,我们也希望能对地方经济有推动作用。”马振钧告诉钛媒体APP。
算网仍待提升
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下,已经有不少IDC企业在中卫布局建设数据中心。钛媒体APP观察发现,目前中卫市发展较快的数据中心多为央国企牵头建设的数据中心。抛开三大电信运营商建设的数据中心不谈(因为三大电信运营商一直都是欠发达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力军),在中卫市还有以中交集团,以及美利云全资子公司誉成云创为代表的,具备央国企背景的IDC服务商建设的数据中心。
对于为何选择在中卫建设数据中心,中交(中卫)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明告诉钛媒体APP,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建设数据中心是中交集团在布局智慧交通方面的重要举措,而选择在中卫,是因为中卫在10大集群中,发展比较完善的集群之一,“无论是产业链聚集程度,还是配套政策,以及主管部门对于产业的重视程度,中卫都拿出了’满满诚意‘,”胡明告诉钛媒体APP,“而这一套成熟的模式,也让数据中心的落地、投产更为顺利。”
其次,多年来,有包括亚马逊云科技、美利云、西云等在内的国内外企业在中卫布局建设数据中心,“这些企业从投资建设,到运营管理,为中交集团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参考,进一步加快了中交数据中心在中卫的落地。”胡明指出。
再次,胡明告诉钛媒体APP,在招商过程中,中卫市主管部门还会帮助IDC企业进行招商,“主管部门会结合客户的需求、规模、节奏、时间等因素,推荐合适的IDC企业,”胡明强调,“有了政府帮助,让数据中心的投产,以及快速提升上架率都有了保障。”
中交(中卫)云数据中心的案例只是整个中卫市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一个缩影,也正是上述三点原因,让中卫集群的发展能够实现后来居上,在对AI需求广泛的智算时代,抢得先机。
但在AI时代,单体数据中心的算力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于AI算力的需求,集群化已经成为当下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个过程中,算力的调度,以及如何实现算网融合也很重要。可以说,网络架构的建设已经接下来几个“东数西算”集群,尤其是地处西部的几个集群能否继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算力网络作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和发展对于推动各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算力网络正在往AI化、分布化方向演进。在浪潮网络看来,多节点、多模式、广分布的算力网络将是未来算力网络发展的终极形态。在这种算力模式下,不同的计算存储资源池承担不同的计算任务并相互协同,极大提升算力网络的性能。
浪潮网络相关负责人告诉钛媒体APP,当前随着AI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算力网络已经发展成为AI算力网络。而算力网络随着建设进度与使用条件的演进,逐渐发展成为三种算力网络:单集群算力网络、多链路互联多集群算力网络、分布式广域多集群算力网络。单集群算力网络当前已经有诸多成功建设案例,并且已经是诸多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大部分算力网络。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华为科学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文伟也曾公开表示,大模型的算力需求每两年增长750倍,而硬件的算力供给每两年仅增长3倍,迫使AI算力必然从单机走向集群时代。
然而,随着AI等技术需求的发展,单集群的算力网络已经无法满足AI训练的算力网络需求,分布式算力网络开始逐渐引起重视。分布式多集群算力网络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Meta提出的基于多链路互联适合于同园区建设的分布式多链路互联多集群算力网络,其二是当前诸多厂商提出的跨广域网的多集群算力网络。在这种发展模式下,RoCE网络、UEC等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需求。
无独有偶,阿里云方面也认为网络将是AI算力能否真正满足需求的关键一环,阿里云云网络产品线资深总监孙成浩曾对钛媒体表示,从目前行业发展来看,网络依旧是阻碍AI大模型发展的一个“掣肘”,“尽管我们现在在网络技术里面相对于AI应用需求做了多路径的能力,以及随路检测的能力,更快的诊断和检测网络里面的短板去做恢复。但是我认为对于真正大规模的训练、AI集群的构建还有一定差距,这还是整个AI应用发展的很大阻碍。”孙成浩表示。
中卫在这方面显然也是早有布局,据数据显示,宁夏将“双中心”城市中卫提升为骨干传输核心节点,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26个重要城市的直连网络,出口总带宽达18T,与全国90%以上地区光纤直连传输时延控制在8—20毫秒以内,“多链路”保障更加高效,可满足全国95%以上算力需求。
显然,在AI算力的时代,网络已经接下来几个西部节点城市能否有着良好发展的关键,而从当下的发展趋势来看,西部的大多数数据中心仍然是被用作“存力”中心,如何构建起高速互联的网络,连通东西部地区,也成为了“东数西算”工程接下来要考虑的重点,算网的能力虽然较原先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不少提升的空间。(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张申宇,编辑丨盖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