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重达万亿亿吨,为啥却可以飘在太空中,不向下坠落?
众所周知,地球的质量非常之大,地球重达万亿亿吨,为啥却可以飘在太空中,不向下坠落?稍有一点重量,就能把周围的一切都压的粉碎,可是我们身在地球上,却不会因为地球的重量而被压的动弹不得。
那么地球这么重,为什么不向下面压呢?
对于地球的巨大质量,我们又是如何得到数据的呢?
地球的质量如此之大,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呢?
一、地球的质量。地球的质量非常巨大,那么地球的质量又是怎么来的呢?
地球的质量是由地球的体积、密度和组成元素所决定的。
地球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椭球体,其形状较为复杂,为了方便起见,我们还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圆球体来分析。
地球的质量,就是它所包含的物质总质量的和。
而地球所包含的物质也十分的复杂。
从外到内依次由岩石、金属和矿物质组成。
地球的外部空气层,又称为大气层,是一种由气体组成的物质,它只占地球总质量的万亿分之0.0005。
地球除了了大气外,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地球上的水却不占地球总质量的很大一部分。
在太空中,地球的水蒸汽表现为大气环流和多云、少雨的形式,无法形成地球的独立空间。
地球中拥有大量流动岩浆,由于这些物质的特性,又称地幔。
地幔的温度非常低,但在地球内部不断的受到高压的作用。
在这个高压的环境下,地幔就会产生流动,这个流动就会围绕着地心不断的进行循环,这就是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但地幔的物质质量也占地球总质量的70%。
另外,还有地壳和核心。
其中地壳占地球总质量的0.5%,其质量最小。
而地球核心包含地核和外核。
地核是由铁镍元素组成,其质量占地球总质量的35%,而外核的质量占比高达30%。
可以说在地球内部,主要是由地幔和地核所占据。
地壳也占地球总质量的1%,而地幔的质量占数百万亿亿吨,地核的质量就更为庞大了。
地球所包含的不同的物质,对地球的气压、温度、岩石的形成以及地球自转周期等现象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地球的质量非常庞大。
地球的质量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的流动物质产生的重力,来向外界释放引力的形式,这就是地球的引力。
在地球表面,重力产生的加速度是9.8m/s²,我们也把它称之为重力加速度。
二、人类如何得出地球的质量数据的。人类如何得出地球的重量数据的?
实际上,人类是在17世纪才开始对地球的质量进行研究的。
在那之前,人类对地球的重量只是一个估算,根据那时代的水平的计算出来的数据,可能与实际产生的误差是非常大的。
那么这个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牛顿在地球的引力公式中利用重力加速度来对地球的质量进行了估计。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当时的人们对于重力加速度也有一些了解,他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观察得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然后对这个值进行运算,就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这个简单的方法产生的数据,十分的精准。
人们通过多次实验证明,他们算出的数据,与实际地球的质量数据,误差不是很大。
之后,科学家为了让得出的数据更加确,还对这个值进了修正,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再次运用牛顿在地球上拓展开来的引力公式,对地球对其他天体的引力进行了计算,同样也得出了地球的质量。
推断地球的质量,还可以通过其他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效果来推测。
虽然衡量地球的质量,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地球的引力来测量其他行星和星球的质量。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来推算出地球的质量,同样我们也可以根据地球的引力来推算出太阳的质量。
现在地球的质量是已经被证实的了。
地球的质量为60万亿亿吨。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25天。
但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所以24小时并不能够使太阳每天在同一点出现。
我们所看到的每天太阳的升起,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离我们越远的地方,地球的自转速度就越快,离我们越近的地方,地球的自转速度就会相对的慢一些,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太阳升起,都是在地平线上升起的。
人们在古代就已经发现了地球的自转周期,并且根据自转周期还制作出了可以测量时间的日晷,古人根据地球的自转周期将一天分为24小时。
而且我国古代还制作了可以测量方位的磁罗盘。
那么现在我们如何可以测量地球的自转周期呢?
在现代,人们通过对星空的观测,能够对地球的自转周期进行测量。
人们还对地球自转周期进行了一些调整,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慢慢的减速,每年减小0.0015秒。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方式,是相互补充的,在宇宙空间中,没有绝对的静止,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地球离开原来的位置,这样一来,地球会产生一定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会恰好能够把地球的自转速度保持住。
所以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期间,我们所处的空间是在动的,我们所看到的周围的景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地球的运动还与地球所受到的引力有关,地球的引力是垂直向下的,这种力会让地球上的物体受到这个引力的影响向地球中心靠拢,但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这种力会给物体一个向外的推力,使物体不会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但即便是这样,物体仍然会向地球中心靠拢,只不过这个过程是向地表持续靠拢的过程。
四、“地球为何不向着某一个方向掉落?”对于这个问题,爱因斯坦在上世纪进行了探讨。
他在他的广义相对论中,对时空有了全新的理解。
广义相对论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会沿着最短路径运动,而这个最短路径并不是一条直线。
爱因斯坦给出的解释是,地球上的物体会沿着一条叫做“测地线”的路径运动。
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所处的空间,可以看成一块弹性的布,这块布是由时间和空间组成的,而物体所运动的路径,会让这块布产生褶皱,物体会沿着这个褶皱的路径缠绕着布运动。
这样的路径,就像一条弯曲的水流路径,当水流在弯曲的通道内,就会产生一条弯曲的路径,当水流通过通道后,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在宇宙中,所有的天体,也会沿着这条测地线运动,所以在宇宙中,并不是所有的天体,都会向着某个方向掉落。
只有在太阳系内,由于太阳的引力影响,其他天体才会向太阳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