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贵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推进与动态优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而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加强高水平的制度供给和能力建设
⊥现实基础而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有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条件,更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但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塑、“友岸外包”“多岸外包”格局业已形成,“脱钩断链”“小院高墙”不时兴起的复杂形势,面对以美西方国家在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高科技领域对我国不断打压的外部环境,要站在全球战略竞争和产业技术变迁的视角来审视实现既有目标面临的诸多约束条件,以高水平的制度供给和能力建设破除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的相关制约因素。
⊥发展阶段而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抄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第二个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来看,每一项指标任务的达成都意味着我国发展能级的根本性跃升。比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具体而言,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20年翻一番。按照世界银行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文件,2020年我国GDP现价美元为14.69万亿美元,人均GDP为10408.7美元,以不变价美元计算,到2035年,我国GDP将达到29.38万亿美元,人均GDP将超过2万美元。若以静态比较,人均2万美元相当于希腊或克罗地亚2023年的水平,而高收入国家2023年度人均GDP高达48220美元。
至于第二个战略目标,发展要求更高,实现难度更大,若能如期实现,意味着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指标领域都将保持全球领先,并将成为全球经济金融和安全体系的核心担保人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主要领导者。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按现价美元测算,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自此以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从历史的比较视野来看,189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首次超过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
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举措来看,无论是宏观层面的体制创新与体系完善,还是中观层面的产业创新与结构优化,以及微观层面的机制改革与业态创新,等等,无一不体现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既要整体推进又要保持动态优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以系统观念整体推进过程中,每一步重要跨越都要放在全球竞争的大环境中进行战略规划并做到高水平推进,每一阶段重要目标的实现都要建立在克服发展短板、把准21世纪全球现代化发展脉搏的基础之上,即既要有系统思维,更要有战略目标引领。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高水平执行和保持发展定力,即“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久久为功。这就要求所有参与主体真正做到对标对表,在动态优化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保持坚定的目标预期、敏锐的风险直觉以及富有竞争力的弹性应对,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高水平推进的同时又能行稳致远。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要整体推进,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指标齐全、基准很高、特色鲜明、保障有力的综合发展体系。该体系在目标任务上有非常明确的高质量发展定位,在内涵建设上强调全面发展与以人为本,在指标设计上兼顾现实基础与层层递进,在基准参照上突出国际高标准与现实可行性,在特色凝练上体现出基于自己国情的五方面鲜明特征,在制度保障方面有党的坚强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有高水平社会主义市抄济体制和法治体系作为重要保障,等等。显然,要在人口规模巨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义中国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没有整体观念和综合推进是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现代化的。
例如,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党领导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战略使命,也是确保我国突破美西方战略围堵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硬核保证。经济发展史已经证明:任何一个经济体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实现高质量增长。而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前提是确保以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为核心内生变量引致的规模收益递增。如果能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改造,加大对前瞻性技术的研发投入与产业化应用,持续扩大开放,广泛激活市场主体的营商与创新禀赋,则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的内生性增长将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因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抄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指标体系,体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上,尤其是在城乡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要补短板、强弱项。这就需要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做到整体推进,实现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动态优化而言,发展目标既定的数据只是静态的预测,在具体的规划执行过程中则需密切关注真实世界的国际经济发展与技术变迁。全球产业和技术创新发展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该技术将重塑经济各个领域的期望日益高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陆续出现了万亿美元量级的超级企业,通过“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大型自然语言模型不断涌现,让人们在人工智能生产力的转变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加快推动新一代技术革命的到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国在21世纪全球竞争中的方位。因此,在后续的“十五五”和“十六五”发展规划中,一方面要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另一方面还应根据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尤其是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态势来对相关指标进行调整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内在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各地政府以及所有参与主体在目标引领下的一致行动。只有真正做到高质量发展,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超越美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进而以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推进和成功实践为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贡献力量,为同样处于现代化征程中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提供范式借鉴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促进人类文明形态的伟大创新,推动全球迈向繁荣共生之路。
作者:
文:章玉贵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编辑:于颖责任编辑:杨逸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