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迄今没有发现夏朝,会影响到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吗?
在近代之前,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夏朝的存在,最早怀疑夏朝存在的,是五四运动之后疑古派(古史辩派)出现,其研究论文发表在1926-1940年《古史辩》中,主要代表人物是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人。《古史辩》共7册,350篇文章,325万余字。他们在研究中,推翻了“五皇五帝”和“夏商”等中国传统的上古史学系统。
不过甲骨文的发现,狠狠地打了他们一巴掌,让他们怀疑的商朝,确实铁证如山地存在着。但是他们的后继者还有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继续鼓吹“夏朝不存在”。夏朝如果不存在,中华文明历史就只有“3000年”了,而不是“5000年”或“4000年”了。
这真的可以打击了中华文明的地位,以及中华文明的自豪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疑古派自身存在致命错误
用错误的理论指导,无论多么惊人的结论都值得怀疑的。既然疑古派可以质疑史书中关于夏朝的记载和研究,那么别人同样可以疑古派的研究成果。何况甲骨文的发现,从根本上证明疑古派的理论是错误的(不仅是结论是错误的),既然理论错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例如著名“累层地造成中国古诗”理论,所谓时代越靠后,古史期愈长。这种说法根本不科学,因为时间越久,其文献可能越难以保存,所以后世遗留的关于夏朝研究资料或许比前世遗留的关于夏朝研究资料多,考古迄今没有发现夏朝,会影响到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吗?这个很正常。而不能简单地铁口直断,越到后世伪造的人越多。疑古派很多逻辑和结论是片面的,武断的。如果战国的研究书籍不可靠,如何证明民国时代对夏朝研究更可靠呢?不是历史更加久远吗?
史籍关于夏朝的记载很多是可信的,西周初年就有诸多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势力逐步增加,大家利益不同,观点不同,有什么动力让这些诸侯国同时在史书中伪造一个朝代,而且对于它的描述如此相似呢?疑古派说“孤立的证据”不能算数,所谓孤立的证据,就是同一个朝代的文献,有关夏朝的记载都是西周搞的,所以不能作为证据。这样问题来了:
1、为何西周(包括诸侯国)以外的部族没有对于夏朝的记载呢?因为它们还不开化,还没有文字,也谈不上有历史记载,而且周朝存续800年,其它朝代来不及产生,如何“记载夏朝”?这就是所谓“孤证”的问题。
2、西周各诸侯国都记载了夏朝的事件,它们不一定都服从周王的,但是记载却惊人相似。
3、如果所谓孤证不能用,那么中国的史书,都是后世的朝代记载前一朝代的,如果外国没有文字记载中国前朝的话,统统都算孤证了。如果按此理论,古巴比伦、古希腊的资料也基本上是孤证。和那些不重视写历史的民族相比,中国的史料。可靠多了。像古印度人根本具体的时间观念,对于历史的前后关系的理解非常混乱,佛经里写的都用“时”这一个单词来表示时间,而不是像中国用“贞观三年五月三日”这样的词汇具体表示时间。
4、还有人说,西周和夏朝离得远,所以其研究成果不可靠,而且越到后世越不可靠,既然如此,为何到了民国的否定夏朝的研究反而就可靠了呢?民国比夏朝不是离得更远吗?对于夏朝情况的了解,周朝肯定比民国的人更了解,掌握更多的史料。所以疑古派这个观点,其实是在打自己的巴掌。
二、商朝为何没有记载夏朝?
现代疑古派,又提出一个问题,商朝为何没有记载夏朝?其实商朝的文字已经十分发达,这是可以证实了的,但商朝文字不全是刻在龟甲上的甲骨文,如此成熟的文字肯定被充分应用,必定有其它的文字载体例如木头、竹片等,但是不易保存,所以考古上没有发现。(像西方所谓羊皮卷上记载几百万文字的说法更不可靠。羊皮卷能保存多久?古希腊每个人都这么富裕,需要多少羊皮卷才能记载几百万字的著作啊)。同时甲骨文还有三分之二没有破译,甲骨文是占卜用的,没有记载前朝的事情很正常。已经破译的文字里已经包括了“春”“秋”“冬”三字,“夏”字并未找到。但不等于“夏”字一定不存在。
像商博良遇到古埃及三种文字对照的碑,是在是太巧了。其它文明中三种文字同时刻的碑真不多见,即使有留存下来年时间就磨损得难以辨认了。像突厥阙特勒碑,倒有汉文、突厥文两面,但是内容截然不同。商博良遇到的碑竟然内容完全一致,没有半点差池。而且古埃及文字都让一个人破译了,而甲骨文吸引了古书古文字专家,皓首穷经,还有这么多字没有破译。极可能因为汉字迄今仍在使用,很多专家不敢胡来。
疑古派还有一个说法是夏朝没有考古证明,那么请问每一个史书上记载的人物,都找到他们的墓了吗?或找到了其使用过的文物了吗?(尤其是那些只有在一本史书,或一个朝代记载的人物,即所谓孤证)如果没有找到,那么他们真的存在过吗?
我们研究历史,要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不是异想天开,认为古人对于历史的研究一定是错误的,全盘否定。
三、即使没有夏朝,中华文明也非常值得自豪的。这是因为:
1、它开启了东亚、北亚、东南亚、中亚文明的曙光;
2、我们普通人不仅可以读懂、理解中华先贤的思想和智慧,并且传承了很多的中华先贤的思想和智慧。而且我们是古中国人的后裔。而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古印度人、古希腊人和今天的埃及人(阿拉伯人)、伊拉克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希腊人已经没有关系了。
3、考古已经充分证明,在商朝之前存在高度文明或文化,我们可以称它为“中华第一王朝”——无论它叫不叫“夏朝”。古埃及可以命名为前王朝、早王朝——因为它们的史学不发达,所以王朝名字就没有留下来,为啥我们就不能命名为“中华第一王朝”?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早于商朝的宫殿(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相当于太和殿,如果这都不算国家,那什么才能算国家呢?),以及陪葬用的奴隶坑等等,这些证据,足以证明“中华第一王朝”的存在。从遗址看,与地中海的“古文明”相比,能够容纳的人口更多,达到15万人甚至更多,而古希腊的各城邦,分别只能容纳几千人而已。但是受到西方考古学影响,因为没有发现贵金属,所以只能叫做“二里头文化”。但是即使是当今反对夏朝存在的专家,也不得不承认这里存在过一个“广域王权国家”,只是否认它叫“夏”而已。
四、夏朝存在,在史书中也是存在证据链的
杞人忧天的杞国就是夏朝的后裔,孔子为了考察夏朝之礼访问的杞国;鄫国是夏产帝少康给最小儿子曲烈封的诸侯国;越国也是夏朝君主少康后裔所建;褒国首领因为与大禹治水有功被夏朝封国的,烽火戏诸侯的女主就是褒国人;宋国则是商朝的后裔;如果他们不是,为何在周朝这么长的时间内没有一个诸侯国指出其不对之处?
还有人说,夏朝是周朝为了证明商朝的不正当性而编出来的,殊不知,如果早于周朝几百年的夏朝不存在,那只会起到反作用。
3000多年前的《尚书》就记载了夏朝,甲骨文验证了《史记》关于商朝世系,司马迁是一个严禁的史学家,对于五帝的记载和夏朝历史并非空穴来风。如果他们似乎虚假的,为何所有造假都不约而同用相同的名字?而不是像神仙传说体系那样,姓名及彼此关系非常杂乱无章?其实有的西方历史学家已经开始接受中国学者的观点了,例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高希的著作《世界文明史——观察世界的新视角》中就承认夏朝的存在。二里头中的早期遗址是一个“国家”而不是“部落联盟”,已经是铁证如山了。
五、西方的史学理论存在缺陷
很多西方史学家是基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他们在研究西亚、北非、地中海历史的时候,面对的是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的混合体,所以误以为中国的史书也是包含大量的神话的,其实在《尚书》《左传》《史记》这样的书籍中神话几乎没有;西方史学家只好通过艰苦的考古挖掘出历史的蛛丝马迹,所以对于考古的标准也趋于苛刻,甚至移植西方的标准到中国和东方。殊不知如果没有高度文明,中国的遗址为何有如此庞大的城市遗址、如此发达的灌溉系统、如此先进的器具工艺、如此兴旺的贸易体系、如此密集的道路网络呢?
西方学者唯考古论,已经产生了很多笑柄,例如中国水稻从印度传入,文字从古埃及传入,青铜器从西亚传入等等,最终证明是无稽之谈。
其实疑古派的代表人物顾颉刚,后来也推翻了自己的结论,认为夏朝是存在的,并且参与了有关的考古工作,这才是真正的学者风范。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比单纯依靠考古更科学。
当然,如果把考证“夏朝”的存在当做某种道德动机、政治动机,那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因为这些有色眼镜影响了他们的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