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三大憾事:素纱襌衣被破坏,兵马俑色彩消失,定陵教训惨痛!

考古,是现代人对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通过借助先进的工具对其进行发掘和研究的过程。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千年的岁月洗礼,古人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珍贵器具。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考古界便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其中,著名的有越王勾践剑、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金丝玉缕衣以及商超的大鼎等等。

按照现在的科学技术,即便是再强大坚固的古人陵墓,挖掘起来也都没有什么难度。说起古人陵墓,知名的如秦始皇陵和武则天乾陵,还有明清的皇陵。而刚才提到的这些陵墓,都是完整保存至今的皇家陵墓。过去因为考古经验的不足,曾在中国的考古界发生了三件憾事,这也直接使得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之后的考古挖掘中越发的小心和谨慎。

一、素纱襌衣被破坏:

1972年,素纱襌衣在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这件襌衣在出土之后便震惊了全国,该襌衣长大约为128厘米,连袖长大约为195厘米,袖口宽为29厘米,腰宽为48厘米。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襌衣的重量只有25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这件素纱襌衣由精细的蚕丝织造,仅重约49克,称得上轻若烟雾,薄如蝉翼。其高超的制作技艺,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因为这件襌衣是由当时流行的素纱来作为材料制成的,而制织素纱所用到的原料纤度很细,使得它的透空率达到了惊人的75%。当时又一些专家想要通过现代技术对它进行复制工作,可无论他们怎么做,就是达不到这种材质。后来专家们用了大概13年的时间才将它成功复制,由此可见我国古人的智慧之高。

现在这件素纱襌衣存放在湖南省博物馆,但是衣物已经被损坏了,全身破破烂烂。之所以会出现损坏,主要是因为在1983年,当时有一个17岁的少年潜入湖南博物馆,偷走了这件素纱襌衣。后来工作人员费了很大周折才将它追回,但是这件国宝已经被损伤了。在这之后,国家文物局对它更加重视,将它列为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二、兵马俑色彩消失: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是我国第一批世界遗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可能有的朋友去西安实地参观过兵马俑,现在的兵马俑大部分都是灰黑色的兵马俑,但其实在挖掘兵马俑的过程中,这些秦俑的色彩并非如此,而且都是色彩艳丽。

在开始挖掘兵马俑之前,考古专家就已经做了很完善和周全的工作。在动工后,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兵马俑逐渐出土,但随着挖掘工作的推进,这些兵马俑伤的彩绘很快就被氧化侵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成了灰黑色。好在当时的考古队用照相机拍下了当时兵马俑出土的画面,这才让我们有幸见识到这些秦俑原本的样子。时至今日,在没有更先进的技术措施下,没人再敢贸然挖掘剩下的兵马俑了。

三、明定陵出土的文物迅速风化: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区,十三陵之一,北倚大峪山,面对山峰浑圆的蟒山。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1955年,历史学家吴晗、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部长郑振铎等人打算挖掘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陵墓。报告很快得到批复,当时为了更好地推动发展科研考古工作,遂同意了郭沫若等人的请求。

经过一番准备后,郭沫若率领的考古队开始了挖掘工作。经过一年半的持续挖掘,考古三大憾事:素纱襌衣被破坏,兵马俑色彩消失,定陵教训惨痛!考古队终于找到了定陵的地宫入口。从发现地宫到挖掘,尽管做出了很多保护措施,但还是因为经验不足,定陵一出土,里面的大量丝织品就因为接触空气产生了剧烈的氧化作用,迅速风化顷刻间化为乌有。

除了这些丝织品之外,里面还有大量的字画、书籍的国宝,也一并随着被氧化而消失了。甚至,还有一些瓷器、棺椁等都遭到了破坏,这也成了我国考古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事件。本来这次考古的本意是研究历史,但却不曾想到是这样的结局,教训可谓非常惨痛。从此之后,不管郭沫若等人再想挖掘哪一个皇帝的陵墓,都一概得不到批准。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无敌椰子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