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科技CMC未来人居及智能生产线投产
转自:经济日报
11月9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办,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好房子”科技创新交流会——智能建造技术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及部分地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科研机构,房地产开发、设计和施工等单位的代表共200余名嘉宾参加观摩会。
与会人员观摩了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中建科技自主研发的CMC(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模块化建筑)未来人居及智能生产线。经院士专家评审,全球首创的CMC未来人居填补了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的空白。正式投产的CMC未来人居智能生产线,实现了从建筑原材料、零部件、墙板到房屋模块单元的全过程智能化生产,这标志着我国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新突破。
与会领导在致辞中表示,CMC未来人居及智能生产线展现了中央企业和高校聚力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的使命担当。
来到造房工厂——中建科技高碑店CMC未来人居新产品研发及加工基地,与会人员观摩了中建科技自主研发的CMC未来人居智能生产线。中建科技副总经理樊则森介绍,该产线是目前全国领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模块化建筑智能生产线,主要用于智能生产CMC未来人居模块单元的结构骨架及外墙部分,将型钢、钢卷、水泥纤维板等原材料制造加工成为零部件,再组装为房屋墙板,最终拼装成房屋模块单元。
走进智能制造车间,一条百米长的智能墙板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在这条生产线的起点,记者看到一个屏幕,正在快速处理各种数据。樊则森介绍,这是中建科技自主研发的CMC未来人居智能生产线管理平台,它相当于整条生产线的“大脑”,读取房屋零部件的数字编码,向智能生产设备输出数字指令,经过焊接组装、墙板装订、质量检测等十几道工序,一块标准墙板便制造完成。智能生产线的终点是总装工作站,在这里对四面墙板和屋顶进行自动定位、智能焊接,一间房屋模块单元便制造完成下线。房屋模块单元在工厂完成装配式装修后,即可运往工地进行吊装。
据介绍,建设中的大兴国际航空社区1号创新楼,是华北地区首个应用CMC未来人居产品的住宅项目。1号创新楼由117个房屋模块单元组成,每个模块单元制造完成仅需2小时,制造精度达毫米级,从原材料到最后房屋模块单元制造完成,工业化比例提升至80%。高碑店CMC未来人居新产品研发及加工基地,可为4小时车程范围内的工程项目供应模块化建筑产品,有效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来到建设中的模块化建筑——大兴国际航空社区1号创新楼(高45米),记者看到工地现场的施工人员先用吊架将房屋模块单元固定好,再用塔吊吊起模块单元放到楼面上,一个模块单元就吊装完成了。117个模块单元全部吊装完成后,经过一体化浇筑等工序,1号创新楼即可投入使用。
中建科技研究院院长、CMC未来人居研发负责人田春雨介绍,在模块化建筑领域,目前主要有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两种结构体系。钢结构模块体系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和高效安装但造价偏高,混凝土模块耐久性好造价不高但生产施工仍较复杂。中建科技综合了钢和混凝土两种结构体系的优点,成功研发CMC未来人居产品及智能生产线,填补了世界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的空白,实现了模块化房屋更安全耐久、健康舒适、造价不高的目标。与传统建造不同,CMC未来人居智能建造现场实现了免支撑、免模板等工序,无重体力劳动,可节省工期50%,减少建筑垃圾80%。中建科技CMC未来人居不仅适用于住宅,还适用于学校、酒店、医院等类型的建筑。
在观摩1号创新楼精装修和毛坯样板间时,樊则森表示,精装修样板间建筑面积为135平米,CMC未来人居产品均为无柱大空间设计,用户可根据自家需求灵活分隔空间,能满足二人世界、三口之家、四代同堂等多样化居住需求。CMC未来人居产品的用钢量是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的1.2至1.4倍,抗震性能更好。房屋结构的耐火性能高于现行国家标准要求,墙体耐火极限在3小时以上。此外,建筑外墙一体浇筑成型,无缝、无砌筑、防渗漏,隔音性能更好。